星空平台,官网

科普文章

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

维生素D是抗病毒新兵

发布时间:2018-04-2561675次浏览

近年来,有关维生素D促进健康的新研究层出不穷。《英国医学杂志》近日刊登的一项研究,又给维生素D戴上一朵表扬的大红花。研究发现,血浆中维生素D水平与患癌风险呈负相关。也就是说,保证维生素D摄入充足利于防癌。

全球10亿人缺乏这项研究由日本东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完成,针对14万人,进行了20年。结果显示,相对于血浆中维生素D浓度最低的那组,浓度最高的人群患癌风险下降了22%。其中,关系最密切的是肝癌,风险降低了55%。尤其是肝炎患者,高浓度维生素D组的肝癌风险竟然降低了80%。

长期以来,维生素D只被当作一种与骨骼健康有关的营养素,但近年来研究发现,它的作用非常广泛。在胰岛细胞、活化T淋巴细胞以及前列腺等组织器官上,均存在维生素D发挥作用的受体,因此它具备内分泌激素的特性,有抗炎、免疫调节和促进细胞分化和凋亡的作用。一般来说,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免疫和细胞凋亡异常有关,这就可以解释为何维生素D水平与患癌风险相关。这些研究结论提醒我们,肿瘤疾病可通过监测、补充维生素D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,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但目前临床上并未将补充维生素D纳入抗癌手段,两者间的本质关系还需通过更长时间观察、更多数据来证实。

维生素D可抑制细胞过度增殖,预防某些癌症。“根据这一研究结果,药物方面鱼肝油、维生素D注射剂就可适当补充,但怎么补合适还不清楚。”

据统计,全球约有10亿人缺乏维生素D。在美国,超过90%的有色人种和75%的白人存在这一问题。我国情况也不乐观。中国城市育龄妇女中,只有15.1%维生素D营养状况正常。北京城区60岁以上绝经女性中,近七成缺乏和不足。针对上海成年人的调查也发现,充足者仅占9.3%。

“很少晒太阳是缺乏维生素D的首要因素。”长时间在室内学习或工作,不爱去户外活动,即使出去也要打伞、涂防晒霜,以及雾霾天的影响,都会影响人体和阳光的亲密接触。殊不知,体内大部分维生素D需通过晒太阳后皮肤合成。

其次,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,适量摄入脂肪可促进人体对它的吸收利用。但素食人群的增加,导致维生素D缺乏更常见。随着年龄增长,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减弱,老年人口比例增加,缺乏人群也与日俱增。益处超乎想象除了强壮骨骼、利于防癌,近日美国MSN网刊发的一篇文章,总结了维生素D的其他健康益处。呵护母婴。怀孕期间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母亲,更易出现先兆子痫、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问题,剖腹产概率也更高。母亲缺乏维生素D,孩子更易患哮喘等呼吸疾病,肥胖率更高,而补充维生素D可减少哮喘和呼吸道感染。保护心脑。摄入充足维生素D可使心血管病患者早逝风险降低30%。原因是维生素D可调节血压,改善心脏功能,降低心脏病和脑卒中发生风险。防治糖尿病。

宝宝1岁时摄入充足维生素D,未来30年患糖尿病几率降低88%。摄入充足维生素D可使患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33%,原因在于它也许能促进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。预防免疫性疾病。维生素D缺乏可增加风湿性关节炎、克罗恩病、多发性硬化症等免疫性疾病的患病风险。当维生素D与免疫系统中的受体结合时,可调节自身免疫力,防治这类疾病。改善情绪。患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的女性在补充维生素D后病情有所好转,原因可能是维生素D能改善血清素水平,后者对改善睡眠、带来愉悦感非常重要。

五种表现可能缺维D血液检查可判断维生素D是否缺乏,每年可放在体检中检测一次。平时若发现有以下问题,也要怀疑维生素D缺乏的可能性:常出现炎症或感染炎症后不易好;感觉抑郁,特别在冬季;总觉得累;关节疼痛,四肢无力;感觉肌肉疼。赵霖表示,补充维生素D的最好办法是晒太阳。成年人每天日晒时间以30分钟~1小时为宜;婴幼儿和儿童皮肤娇嫩,时间可缩短至15~30分钟;老年人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降低,时间可适当延长,但不能暴晒。隔着玻璃晒,紫外线透过率不足,不利身体合成维生素D,最好到绿化较好的户外环境。“先进厨房,后进药房”。

天然食物中,富含油脂的鱼类,特别是三文鱼、沙丁鱼、金枪鱼,经过晾晒的干蘑菇,以及鸡蛋黄和动物内脏中均含维生素D,可有针对性地补充。为满足身体所需,儿童、妊娠女性、老人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。维生素D最高可耐受摄入量为每天20~50微克。经阳光照射皮肤而合成的维生素D有自限性,一般不会过量,但服用补充剂存在过量可能。过多维生素D摄入会升高血钙水平,长期如此增加患肾结石、心律失常等的风险。

相关推荐

25羟维生素D偏低如何处理
一般对于不同的人群要求是不一样的,对于25羟维生素D,就指体内的维生素D。25羟维生素D需要经过肝脏的25维羟化,以及肾脏的1α羟化以后,转化为活性的维生素D,可以促进体内的钙的吸收,也促进肠道的吸收,导致血钙水平的正常。25羟维生素D如果缺乏的情况下,对于婴幼儿容易导致佝偻病,出现了低钙等等的情况发生。这些需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,而且需要进一步的多晒太阳,以利于这种皮肤合成25羟维生素D。所以,小孩需要多进行户外的活动,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维生素D缺乏情况的发生。对于成年人,如果25羟维生素D偏低,一般容易导致骨质疏松。尤其是绝经以后的妇女,或者是老年性的骨质疏松,大于六十以上的,不论男女,如果缺乏维生素D都是导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重要情况,需要及时的补充维生素D。一般对于成年人,尤其老年性的骨质疏松,可以补充活性的维生素D,包括阿尔法骨化醇或者是骨化三醇,就是1,25-双羟维生素D,这样才能使D补充到正常范围。
语音时长 02:13

2021-11-05

74720次收听

03:02
宝宝睡觉老是发出声音还使劲怎么回事
宝宝睡觉老是发出声音还使劲儿,多数并不是病态表现,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首先孩子在浅睡眠过程中可能会有肢体活动、发出声音、挤眉弄眼等,这些都是合理表现,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。其次,可能孩子躯体不舒服导致这样的表现,比如肠胀气,孩子经常会身体扭动并发出声音,常常会听到肠鸣;另外宝宝感冒鼻塞,可能也会翻来覆去或使劲。一些小月龄孩子比如早产儿,常常也会有使劲和发出声音的表现。另外还可能是因为睡眠环境和习惯不佳导致孩子睡眠不稳。比如太冷、太热、太亮、太嘈杂,或睡前太饱、饥饿入睡、睡前太兴奋等,都会导致孩子睡眠不稳。所以要确认诱因后再做相应调整。
03:11
人体缺钙会有什么表现
人体缺钙,最常见表现是手指、脚趾麻木感或刺痛感,有的人会出现四肢肌肉抽搐。老年人或绝经后妇女,慢性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。主要表现为关节部位以及后背疼、麻木,有些会逐渐出现后背驼背畸形、身高降低。夜间劳累或受凉后,老年人更易出现小腿抽筋、痉挛症状,还有手腕和髋关节部位的骨折,骨折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,可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寿命。缺钙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,可能出现心律失常、心慌、胸闷不适。缺钙对神经系统的损害,患者会出现精神症状,像焦虑、抑郁、烦躁。另外,缺钙对指甲、皮肤以及毛发有影响,可以表现为指甲脆、容易断裂、皮肤干燥、头发粗糙,所以,要及时补钙,纠正低血钙,避免发生严重后果。
03:22
宝宝睡觉老是哼哼唧唧使劲脸红怎么回事
宝宝睡觉老是哼哼唧唧使劲脸红,与身体发育、睡眠环境和习惯、躯体疾病等因素有关。首先,孩子睡眠过程中往往会有深浅睡眠的交替。深睡眠过程孩子会睡得比较踏实,不会有各种动作或声音。而浅睡眠过程往往会有各种动作,如身体翻动、挤眉弄眼等,属于正常表现,家长无需特别担心,只需安抚即可。早产儿在睡眠过程中哼哼唧唧包括使劲、脸红的表现会比较明显,往往也和生长发育有一定关系。其次,睡眠环境和睡眠习惯不理想,如孩子睡前吃太饱或饥饿等,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,导致孩子睡眠过程中睡眠不稳、哼哼唧唧。另外,身体疾病引起,如腹部胀气,家长应适当安抚,帮助孩子缓解症状。
03:05
婴儿什么时间吃D3最好
对于婴儿什么时间吃D3最好,可以说孩子在什么时间吃D3,都没有问题,从效果上来讲并没有太大的差别,目前孩子在出生之后,常规补充维生素D,这个已经是医生和家长的共识。一般在婴儿出生之后1-2周,就要常规补充维生素D。可以吃维生素AD,避免孩子出现维生素A的缺乏,现在市面上给孩子使用的,维生素AD的A的剂量,不会导致孩子维生素A超标。也可以吃维生素D3。对于维生素D食用时间,D3作用,都没有太大影响,只要能够保证孩子在1岁内,每天有400IU维生素D的摄入,1岁以上,每天有600IU的维生素D的摄入就可以。所以对于家长来说,只要能够保证正常维生素D的摄入量就可以,什么时间吃都可以。
婴儿维生素D3要吃多长时间
婴儿维生素D3,根据2016年,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所推荐的,维生素D3的时间应该是在3岁逐渐的D3可以停掉。为什么把维生素D3要推荐吃到3岁,这也是有原因的。第一,婴幼儿维生素D3的缺乏是非常广泛的,有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,发现城市的婴儿维生素D3的缺乏率,能达到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这个范畴,而农村孩子卫生D3的缺乏能达到30%以上,所以婴儿一般情况下,都要给他补充维生素D3。而人体维生素D3的主要来源,两个来源,一个是来源于日光的照射,照射人的皮肤,使人的皮肤转化成维生素D3,人的皮肤里头有维生素D3的前体,通过日光照射以后,就能转化成人体可以利用的维生素D3,这是一个主要的人体维生素D3来源。70%的人体的维生素D3都要靠日光的照射,而婴儿为什么维生素D3会缺乏,主要与他接触外界日光少有关系。而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够自主的能活动了,能跑、能跳、能走了,所以他的户外活动,就显著的增加了,接触日光的几率就明显增加,因此大多数孩子维生素D3,这时候已经不用再需要额外补充。而大多数都可以通过他的户外活动,接触日光照射,有皮肤就可以达到足够的维生素D3来维持他的生长发育,这是一个原因。第二个原因是3岁以内的孩子生长发育是比较快的,对维生素D3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,而随着年龄的增长,生长的速度逐渐就减缓了,对维生素D3的需求量也就减少了。所以维生素D3,一般补充到3岁左右就可以了。当然,维生素D3还有另外一个来源,就是从食物中来源,但是这种来源是比较少的,小于30%,所光靠吃东西来补充维生D3,一般是不能够达到人体所需求的。
语音时长 02:28

2021-10-15

48907次收听

03:17
十个月婴儿晚上睡觉总是翻来覆去是什么问题
10个月婴儿晚上睡觉总是翻来覆去,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问题:第一、维生素D缺乏所导致,也就是佝偻病的表现。因为维生素D缺乏,就会导致血液中钙的浓度降低,神经的兴奋性就会增加,神经的兴奋就会睡不好翻来覆去。通过抽血、测定骨密度,来判断看是不是有维生素D缺乏,佝偻病的表现。第二、由于肚子疼所导致的。因为婴幼儿肠部的积气,从而导致肠痉挛,肠道的蠕动增快导致的腹痛。吃奶也容易出现吞咽空气过多,辅食的添加容易出现食物的过敏,都会导致的肚子疼,容易翻来覆去睡不着。
宝宝5个月头竖不稳怎么办
如果宝宝5个月头竖不稳,可以给宝宝补充钙和维生素D,家长应加强对宝宝的锻炼。如果经以上治疗仍不见好,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就诊。通常3月龄的宝宝应该能抬头90度,竖抱时头已经立得很稳了,如果宝宝5个月头竖不稳,可能是由于缺钙所导致。这种情况下,建议积极给宝宝补充钙或者维生素D,钙和维生素D必须同时补,如果没有维生素D,机体对钙也不能吸收,因为维生素D是钙离子被人体吸收的载体。除了缺钙的情况以外,宝宝5个月头竖不稳,可能跟缺乏锻炼有关,家长应加强对宝宝的锻炼。如果经过以上治疗后宝宝仍然竖头不好,建议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儿科进行检查,明确诊断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治疗。
语音时长 01:06

2021-05-20

67302次收听

宝宝4个月可以坐着吗
宝宝4个月时不可以坐,正常情况下6个月的宝宝才开始坐。4个月的宝宝开始有行为意识的出现,可以预见到某些行为会引发的后果,还可以晃动手里的玩具,发出声音来引起大人的注意。这个时间段的宝宝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情绪了,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,可以主动伸手去抓喜欢的玩具,如果是不喜欢的东西,他会扭过头去躲闪。4个月的宝宝应比出生时增长了10厘米,体重会翻倍生长,每天的的睡眠时间在14到16小时左右,在喂养方面可以添加适量的辅食,如米粉、南瓜泥以及蔬菜泥等。
语音时长 01:08

2021-05-20

65015次收听

宝宝7个月会翻身吗
宝宝的生长发育比较快,宝宝在7个月时,一般能够有意识地从仰卧位翻身到俯卧位,或从俯卧位翻身到仰卧位,除了会翻身以外,还会长时间滚动和独自坐着,能用一只手换另一只手的玩具,有捏或敲的动作,能发出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等声音,还可以听懂大人的名字。从4个月大以后,宝宝就可以开始翻身了,如果一般孩子在7个月大的时候还不会翻身的话,那就是不正常,这时家长须及时带宝宝去正规医院的儿科进行检查,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治疗,避免拖延以免耽误病情。
语音时长 01:09

2021-05-20

89319次收听

维d2磷酸氢钙片好不好
人体在生长过程中也需要补充维生素D,如此才能有效促进身高补充所需要的微量元素,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不一定要维D2磷酸氢钙片,这种物质非常的不错,但是服用时也会出现副作用,所以必须要引起重视,另外这种药物内部还有很多的化合物,如此才能够提升人体的免疫能力。
维生素D缺乏怎么补
维生素D缺乏一般指维生素D缺乏症,该疾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、晒太阳、运动锻炼、规律作息、服用药物等方式补充。如果身体出现不适,建议及时就医。具体分析如下:
什么是维生素D缺乏
维生素D缺乏症就是老百姓平时所讲的叫佝偻病,也叫骨软化病,是一种长期缺乏维生素D所引起的营养缺乏症,主要表现是钙磷代谢障碍导致骨质发生改变。维生素D中主要为D2与D3,存在于蛋类、乳类、鱼肝油、蕈类、酵母中;人的皮肤中含有维生素D3的前体7-脱氢胆固醇,可以经阳光照射以后变为维生素D3,故该病主要病因除饮食中缺乏外,还因光照不足而引起。
维生素缺乏的症状表现及治疗
您容易便秘或腹泻吗?您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或焦躁吗?您常常生口疮或口腔溃疡吗?您常患感冒吗?您经常头痛、肩痛吗?您常感到眼睛疲劳或喉咙不适吗?您突然站起来的时候会头晕吗?您经常感到疲倦却睡不着觉吗?您常掉头发吗?您的牙龈常出血吗?
多摄入维D保护的不仅仅是骨骼,肺病还能减四成
维生素D大家都比较熟悉,它对人体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,主要的生理功能有:①提高肌体对钙、磷的吸收,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;②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,促进牙齿健全;③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,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;④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;⑤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。就骨科疾病而言,维生素D发挥着重要作用,特别是在治疗佝偻病、预防骨质疏松症等方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