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吃10种食物进补功效翻倍

冬至补充什么?
1.汤圆
饺子皮由糯米粉制成,白糯米粉,能养肺,适合“白养肺”五色补品。中医一直认为汤圆是补虚、调血、健脾、开胃的东西。糯米味甘,性温,能滋养人体正气,吃后全身发热,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,最适合冬季食用。糯米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糖、钙、磷、铁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、烟酸和淀粉营养丰富,是温补强食,具有补中益气、健脾养胃、止汗的功效,对食欲不振、腹胀腹泻有一定的缓解作用。此外,还能缓解气虚引起的盗汗、妊娠后腰腹胀、劳动损伤后气短乏力等症状。
2.羊肉
冬天是吃羊肉的最佳时机。如果你能在冬至吃羊肉,它的营养速度是平时的几倍。羊肉温脾胃、肝肾、血经,保护胃粘膜,补肝明目。
3.八宝粥
热八宝粥非常适合冬季饮食温暖柔软的要求。中医认为,粥能健脾温胃,具有一定的滋阴作用,正好对抗冬季干燥的特点。
4.坚果
中医认为坚果多性味温暖,其他季节吃多容易生气,而寒冷的冬天是“及时帮助”。此外,大多数坚果可以补充肾脏,这与冬季相应器官的“肾脏”相呼应。适量吃坚果可以被称为冬至保持健康的技巧。
5.萝卜
萝卜含有蛋白质、糖和维生素A、维生素C、以及无素钙、磷、铁等尼克酸。萝卜中所含的糖化酶和芥末油对人体的消化功能有很大的好处。芥末油味道辛辣,能促进胃肠蠕动,增强食欲,帮助消化。萝卜的这种功能赢得了“小人参”的美誉。萝卜味甘甜凉爽,具有固定哮喘、止咳化痰、消食消胀、利尿、清热解毒的功效。患有急慢性气管炎或咳嗽痰多哮喘者,用白萝卜洗净切片或丝,加入麦芽糖腌制后食用,有降气化痰平喘的作用。呕吐时,可将萝卜捣碎,用加密水煎煮,仔细咀嚼,具有和胃、止吐、消食的作用。
6.山药
山药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。据测定,细毛山药每500克含有7.1克蛋白质、67克糖、67毫克钙、200毫克磷、1.4毫克铁、296千卡热量,富含维生素A。用于脾胃虚弱、食少倦怠、大便松弛、小儿营养不良、脾胃虚弱等疾病。山药补气养阴,补而不滞,滋而不腻,是平补脾胃的常用产品。
7.鸽子
俗话说“一鸽胜九鸡”,鸽子营养价值高,尤其是冬季进食,非常适合老年人、体虚弱者、手术患者、孕妇和儿童。鸽子,又称白凤,是以黑骨鸡和白凤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黑鸡白凤丸。近年来,鸽子菜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,尤其是在香港。有句话说“一鸽顶九鸡,没有鸽子就没有座位”。
8.黑芝麻
黑芝麻具有补肝肾、润五脏、益气的作用。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晕、早白、脱发、腰膝酸软、四肢乏力、五脏虚损、皮肤干燥、肠道干燥、便秘等疾病。它在黑发养颜方面的作用更为著名。
9.狗肉
冬天是补品的季节。在各种补品中,人们经常选择狗肉。狗肉具有温肾壮阳、益精补髓的功能,主要治疗肾阳虚、遗精阳萎、精神不振、腰膝冷痛、女性不孕、男性不育等疾病。狗肉味道鲜美,营养价值高。狗肉富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、嘌呤、肌肽、肌酸等物质,对内分泌、消化、神经、生殖系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,能增强人体,提高免疫力和消化功能,增强性能力。
10.黑木耳
黑木耳在国内外深受消费者欢迎,享有“素中佳肉”的美誉。黑木耳不仅是一种极好的抗癌食品,还能有效清除血管中的垃圾和致癌物质,预防心脑血管疾病,稀释大肠中的致癌物质,有助于预防结直肠癌。
冬至补品的原则
适合冬至补品的食物很多,大致可以分为三类:平补、温补、滋补。一般来说,温补应该是热食,用于气虚;滋补应该是冷食,用于血虚;无气虚血虚应该是平食,这叫平补。
平补:猪肉及其肝、肾、肺、蛋、母鸡、鸭、豆腐等,芹菜、萝卜、桂圆、蘑菇、蜂蜜、蜂乳等。
滋补:甲鱼、鲫鱼、淡菜、海带、水母、梨、橘子、苹果、香蕉、百合、芝麻、绿豆、红豆、豌豆、花椰菜、银耳、燕窝等。
温补:羊肉、牛肉和内脏、狗肉、公鸡、鹅、海参、乌贼、鹿肉、枣、核桃、扁豆、土豆芋头、洋葱、大蒜、韭菜、姜、蚕豆、小麦粉、葡萄酒等。
健康小贴士:冬至补品除了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外,还要注意烹饪技巧:营养食品,应炖、蒸或炖汤,味道清淡;温补食品,应炖或酱卤,味道浓郁;平补食品,可两种方法,味道优先平和。
99热心医生热情提醒。:冬至补品不能乱补,因人而异。年轻人身体健康,阳气旺,不宜使用“补阳”的产品。有时候补药不如补药,饮食营养均衡充足。补药要适当,偏向于补阴。容易患病的人,春夏容易出现老年问题的人,中老年人,冬季补药正好。